下了半天的雨...
傍晚時分,烏雲漸散
簡單吃個餐點就上樓準備拍攝的器材
日沒
金星最先露出耀眼的光芒
用了UV跟IR濾鏡拍攝
沒想到視相度差到爆炸!這兩段影片就這樣報廢了!
稍作休息之後便將三支主鏡(註一)朝向土星.
多虧拍攝行星軟體的先進,可以自動追蹤.不然是無法達成一人控制三組拍攝的設備!
這次土星特別用了兩種拍攝手法.以比較其差異.
![]() |
L(C11)+color(C9.25)雙鏡各20分鐘拍攝的效果 |
三支主鏡拍攝R.G.B各十分鐘的成果 |
由於土星表面沒有明顯斑紋.就沒有消自旋.
拍完土星喘口氣...
接著拍攝木星.三支主鏡一樣要重新對焦.調整曝光時間,方位等等...
![]() |
消自旋10分鐘 |
註一:
由於透明度與視相度大部分不會同時達到很好的水準.
為了突破這個屏障.我用了三台主鏡同時拍攝RGB(大企劃).
其實這樣的方式很久以前就想試試看了.但礙於當時的環境無法同時組立三台主鏡.
只能退而求其次,用兩台主鏡拍攝.一台拍L.一台拍color.再將這兩組影像合成為一張高解析的影像.
本篇以前的高解析行星影像都是這樣達成的.
現在終於實現想了很久的拍攝方式,也確實有效提升解析度!
未來會採用四台主鏡拍攝LRGB嗎? 會 ! 大企劃後篇 就是打算這麼幹!
這次大企劃前篇 採用 9.25吋(B),11吋(G),12吋(R).再將三台主鏡的圖資組成一幅高解析的全彩影像!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